投资理财谨防陷入非法集资
发表单位:市金融局   发表时间:2015-06-12 08:17     分享至:

佛山市处置非法集资领导小组办公室提醒市民,切莫因“高回报”而贪小便宜

  

    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持续下降,保本不超过4.5%,非保本仅在5%左右;股市震荡持续,上证指数一天振幅高达300多点,散户伤不起;基金方面,有个人投资者表示自己的基金已经连续下跌4天了……不少市民发现,近期不管购买银行理财产品,还是投资股票、基金,似乎都不怎么赚钱,因此他们不断地寻求高收益的投资方式。

    佛山市处置非法集资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市处非办”)方面提醒,市民要小心打着“高回报,低风险”的项目,因为其中可能有非法集资行为。

    案例回顾

    ■案例一

    老人遭虚假项目诱骗集资

    去年11月,禅城区法院对一起集资诈骗案件做出一审判决,田某等3名被告被判刑。2003年,田某等人在广州市成立了一家环保科技公司,并将标榜着年利息高达24%~30%的环保项目等逐步推广至深圳、佛山、石家庄等地。201010月,田某等人在禅城区成立了佛山分公司,以“高科技产业”“高利息回报”等为幌子,诱骗多名中老年人集资。截至案发时,田某等3人共诈骗481名老人,共计人民币4140.6万元。其中佛山明泽公司骗得的集资款数额最大,高达3007.1万元。

    ■案件二

    购高回报理财资金被套

    同样是去年11月,十多位市民在某银行顺德龙江支行门口,要求拿回此前投入的5000多万元理财资金。这些市民通过该银行的两位客户经理购买了属于华融普银等投资公司的声称回报率有9%11%的理财产品,结果期限到了,钱却拿不回来。

    在顺德开五金厂的陈先生损失最为惨重,累计被套资金1000多万元。20136月开始,陈先生陆续购买了上述产品。2013年年底,最先购入的理财产品半年期限已到,陈先生拿到了9%的利息。但到了去年7月份,他被告知理财产品出了问题,资金被套。

    记者走访

    市内金融机构开展

    “打非”宣传

    向银行工作人员购买理财产品也会遭遇非法集资陷阱?难道银行不监管吗?

    近日,记者走访了市内四大行、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以及保险公司和证券公司,发现这些机构网点都有“打击非法集资”的相关宣传:或在营业大厅的电视上播放“防范和打击非法集资动画宣传片”,或通过LED屏、横幅显示警示语,或编制《防范与打击非法集资宣传单张》,在显眼位置张贴。更有证券公司理财总监表示,该公司还通过短信提醒客户注意防范非法集资活动。除了提醒市民,不少金融机构还编发防范和打击非法集资活动为内容的资料组织员工学习,提高员工打击和堵截案件能力。

    这些金融机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虽然员工“飞单”有发生的可能,但几年来单位已持续开展“打击非法集资”的宣传行动,从去年甚至前年开始,力度在逐渐加大。

    部门提醒

    理性投资莫动贪小便宜念头

    通过上述两个案例,不难看出,虽然方式不同,但市民都是因为贪图“高回报”,才中了非法集资的圈套,因此市处非办方面表示,市民要增强理性投资意识,不能因所谓的“高回报”而动了贪小便宜的念头。

    由于非法集资活动具有很大的社会危害性,所以我市在防范金融风险,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方面也成立了领导组织架构,健全预防预警机制,建立资产查询机制,加强排查监管。

    此外,市处非办还提醒,市民远离非法集资,还要会识别非法金融机构和非法金融业务活动。首先可以通过主体资格是否合法来识别,具体为其从事的活动是否获得相关部门的批准,营业场所是否摆放有关金融监管部门的金融许可证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颁发的营业执照来识别;其次看其经营的业务是否属于发证机关核准的业务范围之内。

    链接

    非法集资的常见手段

    1.承诺高额回报

    不法分子为吸引群众上当受骗,往往编造“天上掉馅饼”“一夜成富翁”的神话,通过暴利引诱投资者,并往往在集资初期,按时足额兑现承诺本息,待集资达到一定规模后,就会秘密转移资金或携款潜逃,使集资参与者遭受经济损失。

    2.编造虚假项目

    不法分子大多通过注册合法的公司或企业,打着响应国家产业政策、支持新农村建设等旗号,以订立合同为幌子,编造虚假项目,承诺高额固定收益,骗取社会公众投资。也会有不法分子假借委托理财名义,故意混淆投资理财概念,利用新名词迷惑社会公众。

    3.以虚假宣传造势

    不法分子为了骗取社会公众信任,在宣传上往往一掷千金,采取聘请明星代言、在著名报刊上刊登专访文章、雇人广散发宣传单、进行社会捐赠等方式,制造虚假声势,骗取社会公众投资。有的还通过网络平台和即时通讯工具,传播虚假信息。4.利用亲情诱骗

    有些参与传销人员为了完成或增加自己的业务,不惜利用亲情、地缘关系拉拢亲朋、同学或邻居加入,使参与人员迅速蔓延,集资规模不断扩大。

 
主办:佛山市金融工作局 承办:佛山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 网站地图
佛山市岭南大道北12号市府大院1号楼 邮编:528000 网站标识码:4406000072 粤ICP备11044723号-1
粤公网安备 44060402000942号 电话:0757—83331722 传真:0757-83995802  E-mail:fsjrj@foshan.gov.cn
统计代码: 站点访问量:- 稿件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