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举措促进消费回补和潜力释放保障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
发表单位:本网   发表时间:2020-03-18 11:17     分享至:

  促进消费回补和潜力释放是有效对冲疫情影响、提振经济的关键举措,在当前境外疫情加速蔓延的新情况下,集中精力扩大国内消费、培育强大国内市场正当其时。3月18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文化和旅游部等部门有关负责人就促进网络购物、拉动消费市场等问题作出了回应。

  “综合起来看,疫情的冲击还是暂时性的、阶段性的,总体上是可控的。”国家发展改革委就业收入分配和消费司司长哈增友表示,随着生产生活秩序的逐步恢复,特别是复工复产的有序推进,被疫情抑制、冻结的消费需求很快会释放出来。同时,在疫情防控中催生的新型消费和升级消费也很快会培育发展壮大起来。

  我国消费长期稳定和持续升级发展趋势不变

  “总体来看,疫情对消费短期的影响较大,中期趋于平缓。”商务部消费促进司负责人王斌表示,随着国家和地方出台一系列促进消费回补释放的政策逐步落地见效,后期消费会逐步恢复。疫情期间,全国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充足,疫情使我国市场和流通经受了一场严峻的大考,疫情不会改变我国消费长期稳定和持续升级的发展趋势。

  王斌分析称,疫情发生以后,居民的外出急剧减少,消费市场受到较大冲击,特别是对2月份影响巨大。与此同时,我国的消费也展现出强大的韧性、活力和新的增长点。疫情发生以后,生活必需品消费稳中有增,1月份至2月份食品销售同比增长9.7%。新型消费和升级消费不断拓展,无接触配送、无人零售、直播零售等消费新模式、新方式快速发展。人工智能、远程办公、“互联网+医疗+药店”等逆势发展,信息消费、防护用品、卫生健康用品等消费显著增长。

  王斌介绍,近期随着疫情防控形势明显好转,企业复工营业加快推进,市场销售触底回升、稳步向好。全国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大型超市、品牌连锁店、电商平台以及快递业的开业率都超过了90%。全国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充足,价格稳中回落。商务部监测的重点零售企业2月下旬日均销售额比2月中旬增长了5.6%;3月上旬,环比又增长了0.5%。

  新型消费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新动能

  哈增友表示,稳定和扩大居民消费,促进消费回补和潜力释放,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需要上下左右协同发力。当务之急是进一步压实地方政府推进复工复产、恢复营业的主体责任,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抓紧取消过度管控的做法和规定,尽快让消费热起来、让经济活起来。

  哈增友表示,下一步,国家发改委将与有关部门一道,突出抓好六个方面的消费工作:第一,全力保障吃穿用基本消费;第二,培育壮大新型消费、升级消费;第三,重振文旅和餐饮消费;第四,扩容提质养老、托育等服务消费;第五,全面推广健康消费;第六,着力释放三四线城市和农村市场消费潜力。

  记者注意到,近两年来消费领域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发展壮大。2019年,我国网上零售额达到10.6万亿元,较2018年增长16.5%。疫情期间,以网络购物和网上服务为代表的新型消费展现出了强大生命力,新型消费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哈增友表示,下一步围绕培育发展新型消费,将重点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首先,加快以5G网络和数据中心为重点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推进信息服务全覆盖。其次,鼓励发展线上线下融合消费新模式,促进传统销售和服务上线升级。第三,鼓励使用绿色智能产品,促进养成健康生活习惯。第四,坚持包容审慎监管,推动新消费健康发展。

  进一步推动数字文旅产业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疫情推动云旅游、云娱乐、网上博物馆等新业态的发展,数字文旅消费成为新的热点和趋势。

  文化和旅游部产业发展司司长高政表示,疫情期间,以数字内容为核心的数字文旅产业形成了异军突起、逆势上扬的鲜明特点。随着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数字文旅产业也成为各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下一步将在四个方面进一步推动数字文旅产业发展。

  具体来看,一是落实财政、税收、金融等政策来帮扶企业努力降低疫情影响,增强数字文旅企业的发展信心和后劲。

  二是把握产业发展新趋势、新需求,坚持正确导向,抓住5G、超高清等新技术的发展机遇,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培育新业态,鼓励创业创新。

  三是扩大优质数字文旅产品供给,加快释放新兴消费潜力,发展沉浸式体验型文旅消费,引导和培育网络消费、体验消费、智能消费等消费新热点、新模式。

  四是抓住数字经济发展机遇,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文化旅游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促进文旅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不断融入数字经济发展大格局。


 
主办:佛山市金融工作局 承办:佛山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 网站地图
佛山市岭南大道北12号市府大院1号楼 邮编:528000 网站标识码:4406000072 粤ICP备11044723号-1
粤公网安备 44060402000942号 电话:0757—83331722 传真:0757-83995802  E-mail:fsjrj@foshan.gov.cn
统计代码: 站点访问量:- 稿件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