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中途“卡壳”成常态,预付式消费究竟是“真实惠”还是“总吃亏”?
发表单位:广州金融科技   发表时间:2024-01-03 12:10     分享至:

综述:莫让预付式消费变成“预亏”消费!


  近年来,在健身餐饮、美容美发、教育培训等服务行业,预付式消费模式已成为大部分商家首选。在商业模式合理、监管科学有效的前提下,引入预付费机制到商业领域,有利于实现商家与消费者的“双赢”。然而,随着预付费模式的发展,“跑路”事件逐渐增多,“退费难”维权纠纷频发。

  防控中心监测典型案例一:以网购消费可得养老金为名诱导老年人缴纳大笔预付费

  某商贸有限公司以网购消费可得养老金为名,诱导老年人缴纳大笔预付费。他们对外声称客户持有股权可享受分红、医疗补助、养老金,推出网购APP,声称有5000万家庭使用,搭建消费养老平台,发行商城“×币”,宣称消费可得养老金。该企业针对中老年人群,通过散发宣传单、开设讲座等方式公开宣传,以养生养老为噱头,以“消费可以享受折扣、不消费到期后全额返还本金并获得福利补助”为诱饵,诱导老人缴纳预付养老费。

  经防控中心分析研判,该企业存在以下风险:未取得养老机构设立许可证的情况下开展养老服务项目向社会公众筹集资金;以养老机构收取会员费的方式承诺高息揽储;口头或协议承诺对会员卡中未消费的金额按年度或者按月份支付利息,或者在退卡时一次性对未消费金额还本付息;对外宣称按床位进行补贴,将该项政府补贴作为投资利息发放。

  老年人想通过投资使资产增值保值时,应更加谨慎,将安全性作为关键指标,做好“钱袋子”第一责任人。打着养老的旗号开展投资、消费返利等活动,并进行夸张宣传,以返还利息、养老金、折扣等由头要求老年人支付大笔预付费的机构,需要提高警惕,宁可低收益,也要避免“血本无归”。同时,老年人的家人也应积极地了解养老服务相关知识,提升养老诈骗的识别能力,耐心向长辈解释,守护长辈的晚年生活。

  防控中心监测典型案例二:以充值油卡为名诱导消费者充值油卡

  据防控中心监测,某科技控股有限公司通过其汽车加油APP“XX平台”实施非法集资活动,该APP以“充值油卡有折扣”为诱饵吸引消费者,宣称服务近3000万车主,业务遍布全国100多个城市。该公司公开宣传“消费者一次性充值8200元,承诺分10个月、每月返还1000元共返10000元的油卡”。然而,不久后该公司发布公告称决定退出加油充值行业,承诺不跑路不失联,但分12个月返还用户本金,前4个月每月返还5%,后8个月每月返还10%。两个月后,该公司发布延迟兑付公告,将返还比例降至3%,并鼓励用户用账户内金额购买XX平台商城内的商品。

  充值消费在商业领域是一种普遍的支付手段,能够刺激消费、帮助商家锁定客源并回笼资金。这种模式在零售、餐饮、培训等服务行业被广泛接受。同时,消费者也能获得商家给予的折扣和礼赠等,实现互利共赢。然而,不法分子将预付费模式异化为以融资为目的的售后回购,即商家未来以高于当初商品售价来进行溢价回购,溢价部分等同给予消费者的利息。这种行为表面上是消费,实质是非法融资。

  消费者在充值消费前应谨慎作出消费决策。对于商家宣称消费者可通过大额充值以获得的高额返利的促销行为应特别注意,增强风险意识,警惕“高利诱惑”。切忌因盲目追求“低价高返”而掉入非法集资陷阱。

  防控中心监测典型案例三:以充值享“低价游”为名诱导消费者预付款

  某旅行社以成为会员等名义吸收资金,承诺消费者缴纳会费后可享受免费旅游或低成本旅游,并定期给予分红。此外,还以售卖“旅游套餐”预付款产品的名义,以“低价游”为噱头收取会员预付款,并承诺消费者如未出行,旅行社可高价回购路线并退款。

  防控中心提醒,要警惕这类旅游产品的陷阱。首先,旅游套餐产品的价格明显低于市场价格,这往往意味着旅行社需要在其他方面获取补偿,如降低旅游质量、减少旅游项目等。其次,售卖旅游预付卡的行为也存在风险。消费者一旦购买了预付卡,就相当于将钱交给旅行社,而旅行社能否兑现承诺、提供高质量的旅游服务却无从得知。

  因此,消费者在选择旅游产品时应该审慎考虑。如果遇到价格明显低于市场价格的旅游套餐产品或售卖旅游预付卡的情况,要提高警惕,避免上当受骗。同时,消费者也可以选择正规、有资质的旅行社,了解旅游行程、费用等详细信息,确保自己的权益得到保障。

  预付式消费服务的消费陷阱特点

  1.服务承诺难以兑现。由于预付式消费的特性,经营者可能因各种不确定因素无法履行承诺,导致消费者无法享受合同约定的服务。

  2.办卡容易退卡难。经营者常常使用格式合同,其中可能包含不利于消费者的条款,如霸王条款,阻碍消费者合理退款请求。

  3.停业关门追偿难。部分商家未发布清偿通知就关门走人,甚至卷款跑路,严重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

  4.维权举证难。预付式消费缺乏正式书面合同,商家很少提供书面合同和消费明细,导致消费者维权困难。

  如何防范预付式消费风险?

  防控中心温馨提醒,消费者进行预付消费时,应牢记以下五点:

  1.充分比较,审慎选择。了解商家经营规模、市场口碑和社会信誉,选择证照齐全、市场信誉度高、经营状况良好的商家。

  2.适度消费,理性办卡。避免一次性预存大笔金额,不要被商家的优惠折扣宣传所迷惑而冲动消费。

  3.重视合同签订,约定详细条款。在办卡时认真查看合同内容,发现不合理的条款及时提出并要求纠正。

  4.索要票据,保存证据。办卡后应立即索要票据,并妥善保管好预付款凭据、服务细则、协议、发票、合同等相关证据。每次消费后,应要求商家提供单次消费凭据,并注意核对余额动态。

  5.发现问题,及时维权。如发生消费纠纷,应立即通过全国12315平台(http://www.12315.cn),或拨打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进行投诉。一旦发现商家存在骗取预付款或携款逃匿的情况,应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


 
主办:佛山市金融工作局 承办:佛山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 网站地图
佛山市岭南大道北12号市府大院1号楼 邮编:528000 网站标识码:4406000072 粤ICP备11044723号-1
粤公网安备 44060402000942号 电话:0757—83331722 传真:0757-83995802  E-mail:fsjrj@foshan.gov.cn
统计代码: 站点访问量:- 稿件访问量-